帶來技術解決銷路,南藥創新團隊赴懷集調研

  日前,中山大學南藥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楊得坡教授帶領廣東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南藥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協同4家企業到肇慶市懷集縣調研南藥産業,拉開了2020年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中山大學南藥活動的帷幕,為當地農民解決種植技術、藥材銷路等難題。

 

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技術

   創新團隊第一站來到懷集縣橋頭鎮華潤三九的崗梅、千裡香與兩面針育苗基地。該基地于2019年由華潤三九與大南藥公司聯合建設,合計育苗與示範基地面積約500畝,2020年計劃繼續加大育苗産能,繁育南藥1000畝左右。據了解,該基地2019年崗梅出苗率達到了曆史最好水平,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提升了1.5倍。

 在中洲鎮廣佛手基地,科技特派員們深入到田間地頭,給基地技術人員介紹九裡香與千裡香的植物區别,仔細觀察廣佛手的柑橘黃龍病與兩面針幼苗的灼傷等病蟲害問題,而後提供相應的預防與治理措施,為種植企業解決種植技術難題。

 在甘灑鎮鈎藤基地,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高級工程師陳國華教授表示準備通過植物組織培育技術,提高鈎藤的産量。據介紹,鈎藤的藥用部位為帶鈎的莖枝,而鈎藤的原植物枝條有單雙鈎和全部雙鈎兩種,如果能培育出全部雙鈎的枝條,那麼同樣種植面積鈎藤的産量和收入都會翻倍。

解決銷路難題,貢獻專利技術

  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創新團隊也帶來了4家企業,分别是廣藥集團旗下的白雲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百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廣州興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藥材賣出去就是财,賣不出去就是柴”,楊得坡教授表示:“一定要讓企業參與進來,用市場引導産地,以産地服務市場。不僅要解決種的問題,更要解決賣的問題,這樣才是真正的産業鍊,才能真正的助力農戶,讓老百姓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白雲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懷集的土壤與氣候十分适合南藥發展,可以将懷集培育成全國最大的南藥育苗基地,該公司将加強與懷集各南藥種植基地,助力懷集南藥産業發展。

 此外,楊得坡教授決定将去年開發的兩項獲得了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授權的南藥種植技術貢獻出來,送給農民兄弟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技術讓農民兄弟不用那麼艱辛。”他說。

科技支撐,合力促進産業發展

 在深入各個鄉鎮調研之後,創新團隊來到懷集縣農業農村局,參加懷集南藥發展座談會,懷集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植嘉升、局機關黨委書記李鋒等參加會議,與創新團隊對懷集南藥的發展進行探讨。

 懷集地處肇慶市北部,地處粵桂湘三省(區)的結合部,土壤肥沃,道地性突出,适合中藥材的生長和發展綠色生态農業。目前,該縣于橋頭鎮、大崗鎮建設懷集縣中藥材産業園、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區、觀光旅遊區及初加工産區。

 

      植嘉升表示,懷集是廣東最大的林業縣,也是山區縣中耕地面積最多的地區,懷集有種植發展南藥的傳統,對發展南藥産業有很高的期待與渴望,縣政府已成立專門工作組,全力支持南藥種植與南藥産業。目前懷集南藥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新局面,希望能與團隊真誠合作,合力促進懷集南藥産業發展。

    針對目前懷集縣南藥種植的具體情況,楊得坡建議成立跨部門的南藥發展專項小組,更高效的開展工作;設立南藥種植技術推廣驿站與人才驿站,引進技術人才。南藥産業的發展,企業是主角,政府是推進器,也是加速器,尤其是産業發展的前期,少不了政府,也離不開政府,建議政府應大力支持并鼓勵地方龍頭企業,帶動當地的農戶進行南藥的種植。

 

本文轉載自南方+

記者 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