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美國Wisconsin大學的Michael Pariza教授在烤牛肉中發現了共轭亞油酸(CLA),并取得了國際上第一份發明專利。實際上,CLA是存在于許多反刍動物體内(如牛肉、牛奶)的微量活性物質,雖然含量很少,但對促進人體能量代謝、助長與減少疾病的發生發揮着重要作用。研究又發現,共轭亞油酸對于人體是很重要的,但人體卻無法自然産生共轭亞油酸,我們隻能通過食物來吸取共轭亞油酸。以前我們是通過牛奶與牛肉制品攝取CLA的,但“以前牛都是吃草,現在的牛卻大多吃加工飼料,因此牛肉和牛奶的共轭亞油酸含量,隻有40年前的約三分之一。許多人都改用低脂肪牛奶與乳酪,并且完全不吃或很少吃牛肉,因此所攝取的共轭亞油酸近于零”。

共轭亞油酸是一組天然存在的具有18個碳含有共轭雙鍵的不飽和功能脂肪酸,具有顯著生理活性的異構體主要是9c,11t-CLA異構體和10t,12c-CLA異構體,其化學結構如下:

 

我們已經掌握從中藥紅花獲取CLA的技術,并且與天然牛奶中的CLA具有完全一樣的化學結構與生理功能。

 

 

中山大學楊得坡課題組有20年研究共轭亞油酸研究的曆史,擁有完整的開展中藥紅花、CLA化學與藥理、減肥作用機制及其代謝組學、基因組學研究的技術與手段,國内外發表論文31餘篇,構建了CLA專利池,目前的研究重點是共轭亞油酸的天然化學态“共轭亞油酸甘油酯”(CLAG),該活性化合物來自中藥紅花,具有優異的減肥、降脂、抗疲勞、補充能量等藥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