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諾貝爾大師系列講壇第十三講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治療的若幹問題 (Practical Issues with Helicobacter Management)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13-09-30
主題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治療的若幹問題 (Practical Issues with Helicobacter Management)
活動時間
-
活動地址
中山大學東校區行政會議中心一樓多功能報告廳(B102)
主講人
巴裡·馬歇爾教授
講座題目: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治療的若幹問題
(Practical Issues with Helicobacter Management)
講座時間:2013年10月15日 15:00-17:30 (請于14:45前入場)
講座地點:中山大學東校區行政會議中心一樓多功能報告廳(B102)
主講人: 巴裡·馬歇爾教授(Prof. Barry J. Marshall)
主辦單位:國家外國專家局、廣東省外國專家局、中山大學
講座簡介:
準确的臨床診斷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雖然持續的技術創新給予我們許多診斷方法,臨床醫生必須清楚這些診斷技術應用過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導緻假陽性或假陰性以避免誤判。同時還應考慮受試人群的易感性、敏感度。特異性高的診斷方法可能得到更可靠的診斷結果,從而确定根除感染的療程,有利于制定治療方案、判斷療效,增加對治療的信心。
主講人簡介:
巴裡·馬歇爾教授于1951年9月30日出生于西澳大利亞州卡爾古利市,1974年畢業于西澳大利亞大學并獲取碩士學位,1977年成為珀斯皇家醫院注冊醫師,1985年成為珀斯皇家醫院腸胃病學研究人員。他于1986年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執研并擔任醫學教授,1996年任該大學内科醫學研究教授,1997年成為西澳大利亞大學臨床醫學教授,1999年擔任該大學臨床微生物學教授,2003年出任該大學幽門螺杆菌實驗室首席研究員。2005年,因發現了導緻人類罹患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細菌——幽門螺杆菌,巴裡·馬歇爾和羅賓·沃倫(Robin Warren)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為了獲得幽門螺杆菌引發胃炎的證據,馬歇爾和一位名叫莫裡斯的醫生,自願進行人體試驗。1982年,馬歇爾與莫裡斯一起吞下含有幽門螺杆菌的溶液,他們在服食培養的細菌後,都發生了胃炎。結果馬歇爾大病了一場,莫裡斯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治愈。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主席約蘭·漢松曾感慨道:“今天的諾貝爾獎可以說是他們冒着生命危險換來的”。
2012年8月,巴裡·馬歇爾教授代表西澳大利亞大學與太阳集团1088vip就共建太阳集团1088vip-西澳大利亞大學Barry James Marshall抗感染藥物研究中心(BMRC)達成合作意向。西澳大利亞大學将與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藥物分子設計研究中心、藥物代謝與動力學實驗室、藥理實驗室、藥物化學與生物學實驗室等團隊以該研究中心為平台在抗感染藥物研發方面展開合作。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台事務辦公室)
2013年9月26日
本次講座主講人Prof. Barry J. Marshall由我院徐峻教授邀請,歡迎我院師生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