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前沿大講堂第109講-基因組學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基因組學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發布日期:2013-02-27
主題
基因組學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活動時間
-
活動地址
中山大學東校區太阳集团1088vip 125 講學廳
主講人
胡松年 教授
主持人
黃志纾 教授

  目:基因組學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報告人:胡松年 教授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所長助理

主持人:黃志纾 教授

 太阳集团1088vip副院長

  間:2012223(周四)上午10:00

  點:中山大學東校區太阳集团1088vip 125 講學廳

 

報告人簡介:

胡松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9月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8年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基因組中心工作,參與了人類和小鼠的基因組計劃研究。回國後,負責建立了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基因組平台。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先後參與了“人類基因組1%計劃”、“家豬基因組計劃” 和“水稻基因組計劃”等大型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工作。獲“2002年度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和“2003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2002年任杭州華大基因研發中心主任,2003年受聘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建立了以第二代測序技術為主導的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平台。

教授在基因組、轉錄組、分子遺傳、生物信息學等研究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和管理經驗,承擔了多項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内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發表專著《基因組數據分析手冊》和《基因表達序列标簽(EST)數據分析手冊》2部。并于2003年創辦了“基因組科學培訓班”培養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學員4000餘人,為基因組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教授在國際上首次将核糖體扣除後的RNA測序 (rmRNA-seq)技術應用于二代測序轉錄組學研究,獲得小鼠多個組織和細胞的轉錄組數據,發現了大量未注釋非編碼RNA。同時結合表觀修飾數據,發現組蛋白修飾和核小體排布對基因表達調控的一些新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

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