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魯桂教授課題組在遠程碳-氫鍵直接官能團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院魯桂教授課題組在遠程碳-氫鍵直接官能團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美國化學會-催化,IF = 9.307)。
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是當前合成化學領域最為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此類反應無需對底物進行預官能團化,從惰性的碳-氫鍵出發就可直接構建碳-碳鍵或碳-雜鍵,大大提高了合成的效率和原子經濟性,為藥物化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然而,由于有機分子中存在衆多反應活性相近的碳-氫鍵,選擇性控制反應的位點,特别是能實現遠程碳-氫鍵官能團化是此類反應亟待解決的問題。
萘胺骨架廣泛存在于藥物、天然産物和功能材料中,對萘胺進行化學修飾十分必要。傳統的修飾方法主要是通過親電取代反應來實現,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且往往得到不同位點取代産物的混合物,合成效率偏低。碳-氫鍵活化技術對萘胺進行修飾報道很少,且反應位點集中在鄰近的C2或C8位,對遠端C4位的直接官能團化則是一個難點。
魯桂教授課題組使用結構簡單的2-吡啶甲酰胺為雙齒配位基團,在廉價的銅(II)催化劑作用下首次實現了萘胺衍生物遠程C4位的多種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包括磺酰化、酯化、三氟甲基化、胺化和鹵代等。該方法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區域選擇性高及底物适用範圍廣等優點。研究者還通過設計實驗和理論計算對反應機理進行了探讨,提出反應是經曆金屬配位誘導的單電子轉移(SET)曆程,并解釋了反應的高區域選擇性。

研究者還對反應的實用性進行了探索,如開展了反應的克級放大,應用該類反應完成了5-HT6受體拮抗劑的便捷合成,還實現了對萘環C8位和C4位C-H鍵的連續官能團化,為構建多取代萘環化合物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博士生李俊明和博士後王永恒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魯桂教授和翁江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巫瑞波教授在機理研究方面給予了熱情幫助。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的大力支持。
論文鍊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atal.6b0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