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發布人:袁逸佳 發布日期:2025-04-18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号)、《關于做好2025年強基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司〔2024〕15号)等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落實強基計劃本碩博銜接培養,特制定培養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專業簡介

太阳集团1088vip是在整合學校醫學、化學、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優勢資源基礎上,于2002年組建成立的。學院于2006年1月,獲批成為華南地區首個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007年9月獲批成立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至此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太阳集团1088vip以“面向前沿、學科交叉、臨床導向”為總體建設思路,不斷加強平台建設、凝練學科方向,提升學科綜合實力,構築生物醫藥拔尖人才育人高地。經過多年積累,藥學學科于2017、2022年連續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A-,第五輪學科評估在此基礎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ESI“藥理學與毒理學”進入全球前萬分之二,學科在各大排行榜均進入了國内一流行列。

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将依托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示範基地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及中山大學布局在珠三角的10家附屬醫院,緊扣加速新質生産力形成的生物醫藥産業需求,瞄準新藥研發中新靶标發現與确證、原創性新藥研制、新藥的臨床試驗及轉化、藥物的臨床監測等關鍵環節,以藥學為牽引,強化與化學、醫學、生物學等支撐學科的深度交叉互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與創新精神、寬厚學科基礎與專精學科技能以及新藥研發與臨床轉化全局觀,使其成為緻力于國家生物醫藥事業和推動全球健康治理的戰略科學家及行業領軍者。

(二)師資隊伍

太阳集团1088vip師資力量雄厚,擁有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物學、生藥學、生物與醫藥等學科方向的教授46人,副教授34人。教師隊伍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聘/崗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特聘教授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5人。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占正高級職稱教師的35%。學院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具有紮實的專業背景、優秀的教學能力和國際化的學術視野,能夠很好地滿足一流人才培養的需求。

(三)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台

中山大學擁有豐富的教學及科研平台。2019年入選“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4年通過教育部藥學本科專業認證。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獲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省級課程思政優秀案例四項。學生獲國家級競賽獎項15項,包括挑戰杯全國二等獎、“互聯網+”國賽銅獎等。近五年獲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特色成果獎1項、在線示範課程2門次、優秀教學案例2項、優秀學位論文獎2次。培養的研究生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獎項3項次、省級獎項4項次。

學院目前擁有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成藥性評估及評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大疾病新靶點與藥物研究創新引智基地等3個國家級平台基地,以及廣東省手性分子與藥物發現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新藥設計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12個省部級實驗室及中心,此外,擁有以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示範基地為代表的研究生實踐基地。科研場地超過12000m2,教學實驗專用場地超1700m2。學院建設有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儀器中心,擁有大型貴重儀器150多台,累計價值超2億元,如高效納流液相色譜-超高分辨質譜聯用儀、全自動氫氘交換高分辨質譜儀、小動物超聲成像、500兆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生物大分子X射線單晶衍射儀、分子間相互作用儀等一批高尖端儀器設備。

學院近五年承擔含“重大新藥創制”在内的國家重大重點項目15項,承擔縱向科研項目總經費超3億元。近五年橫向科研項目總經費累計超過1.6億元。在生物醫藥領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與醫藥經濟學咨詢方面持續為醫藥産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與服務。已有多個1類新藥完成轉化進入臨床試驗或提交IND申請。

 

二、培養目标及培養要求

 

(一)培養目标

藥學(生物醫藥)強基專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着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強化數智素養和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着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家國情懷、國際視野與創新精神、寬厚學科基礎與專精學科技能以及新藥研發與臨床轉化全局觀,使其成為緻力于國家生物醫藥事業和推動全球健康治理的戰略科學家及行業領軍者。

(二)分階段培養目标及畢業生知識能力要求

1.本科階段培養目标及畢業生知識能力要求

本科階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科學報國、勇于創新的遠大志向,使學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主動關心藥學相關科學和社會問題,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樹立借助學科知識服務于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決心。形成較強的科學思辨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塑造完善的人格。

通過強化醫、化、生基礎教育和藥學專業教育,使學生掌握與藥學相關的化學、生物學、醫學、信息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藥學學科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掌握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掌握以上學科的基本實驗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以生物與醫藥的研發創新過程為鍊條,圍繞生物醫藥智造、精準藥學、轉化藥學等方向進行專精學習,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熟悉藥事法規、政策與新藥研發的全流程,熟悉藥學及相關交叉學科的發展動态和前沿信息;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并建立人工智能輔助研發的思維。

2.研究生階段培養目标及畢業生知識能力要求

研究生階段的培養以科研導師和企業/行業雙導師指導,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及産業前沿領域,加強科技創新及重大産出能力培育,實施基于項目的融合式育人。圍繞加速新藥創制與轉化、解決産業“卡脖子”問題、促進臨床個性化用藥與精準醫療等具體問題,面向藥物研發與技術轉化、生産、使用、監管等職業領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學術道德、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全面掌握藥學及生物學、信息學、化學、醫學等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服務于國家生物醫藥行業的戰略科學家和行業領軍者。

3.階段性考核和動态進出辦法

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強基班本科階段實行多階段考核和動态進出培養管理機制。本科階段第一、二、三學年組織開展強基生培養質量評估,根據學生課程成績、科研訓練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科學分流、按需補錄,本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原則上不遴選補入。

強基生入學後,本科階段原則上不得調整專業。确有特殊困難或者特殊需要,無法繼續在錄取專業學習的,學生可提出調整專業的書面申請,經所屬院系和拟轉入院系工作小組研究、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公示無異議并報教務部審核備案後,轉入本專業的普通班就讀。綜合考核未達到強基計劃培養要求的強基生,經院系工作小組研究、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教務部審核備案後,退出強基計劃,轉入本專業的普通班就讀。

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得再轉專業,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因休學等原因調整就讀年級的強基生,由院系負責組織學籍異動後所屬年級強基生的考核和分流。

4.本研銜接辦法

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強基計劃探索适合新藥研發産業鍊的創新拔尖人才的長效培養機制,制定本研銜接的特色培養方案,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實現強基計劃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有效銜接。學制為本科階段四年,博士階段五年。

強基計劃學生在本科階段第三學年結束時進行轉段考核,通過考核者獲得轉段資格(推薦免試直接攻讀本校博士學位研究生資格);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藥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按照《中山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實施辦法》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未通過轉段考核者退出強基計劃。

通過轉段考核的強基生可在導師指導下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所獲得學分由研究生階段培養院系審核後,報研究生院認定。通過轉段考核的強基生達到本科畢業要求、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辦理研究生學籍注冊。研究生階段第二學年,研究生院組織院系對強基生進行綜合考核與分流,綜合考核與分流工作納入同年級直博生第一學年考查工作進行。通過考核者繼續按培養方案攻讀博士學位;未通過考核者按研究生培養相關規定進行分流。有特殊原因可以延長學習年限,從研究生階段入學時間起,直博生最長學習年限為在學制的基礎上延長3年。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本科階段:學生在本科階段規定的年限内,按要求完成藥學(生物醫藥)強基計劃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達到學校畢業要求的,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階段:學生在研究生階段規定的年限内,按要求完成相應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和學分,達到學校畢業要求和相對應學位的授予要求者,授予博士學位。修讀博士期間需完成的培養要求及學位授予要求以博士階段第一年時的最新文件為準。

 

四、培養方式

 

藥學(生物醫藥)強基專業實行全程導師制,單獨編班,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以“強基礎、重能力、突創新”為理念,依托高水平師資隊伍、雄厚的教學科研平台資源,為拔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學科基礎,兼顧個性培養,緊貼行業需求。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和核心課程後,可根據個人研究興趣,在本科階段高年級依據個人興趣和導師建議選修本研貫通的高階模塊化課程,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為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提供機會。基礎課程施行小班制的整合課程授課模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基礎,開展個性化的基礎課程教學。

實行全程導師制。導師隊伍由學科名師、行業/企業導師組成,指導學生學業發展和創新研究。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階設置科研訓練課程,引導學生将科研訓練與課程修習融合,為開展創新研究奠定基礎。

 

五、課程設置

 

本科階段課程分三類:

(一)通識教育課程

鼓勵學生全方位學習,在“人文與社會、科技與未來、生命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四個通識教育模塊中均衡選課,提升科學、藝術、數智化與人文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交叉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溝通合作的能力,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二)專業教育課程

專業教育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含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實踐課),專業選修課兩類。

1.專業基礎課:強化醫化生信的基礎。包括《新生研讨課:藥學導論》、《高等數學》、《藥學化學基礎》(含理論與實驗)、《細胞分子生物學》、《醫學基礎》(含理論與實驗)、《有機化學》(含理論與實驗)、《儀器分析》(含理論與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微生物與免疫學》(含理論與實驗)、《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強調整合課程、AI賦能課程、小班化研讨式授課。

2.專業核心課:強化基于新藥研發鍊條,加強全局理念。包括《藥物化學》(含理論與實驗)、《藥理學》(含理論與實驗)、《藥劑學》(含理論與實驗)、《藥物分析學》(含理論與實驗)、《藥事管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等。

3.專業實踐課:圍繞科研創新訓練和企業創新訓練營開展。包括《藥企認知實習》、《基礎科研訓練》、《高階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等。

4.專業選修課:構建特色化的專業選修模塊。包括生物醫藥智造、精準藥學、轉化藥學等模塊,為學生提供進本研貫通的高階和前沿專業教育,學生可從中接觸各類研究前沿課題,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為進一步深造辨明方向。

(三)特色課程

以小班形式為強基班開設《新生研讨課:藥學導論》、《藥學化學基礎》(含理論與實驗)、《細胞分子生物學》《醫學基礎》(含理論與實驗)、《有機化學》(含理論與實驗)、《生物化學》、《藥企認知實習》、《基礎科研訓練》、《高階科研訓練》等課程。通過這些特色課程,在低年級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引導學生對藥學學科的興趣并培養生物醫藥研發全局觀。在高年級加強專業前沿課程與科研創新訓練,專業前沿課程強調本研共修共融,科研創新訓練強調雙導師指導及重大科研項目導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鍛煉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綜合創新能力。

    研究生階段課程以博士入學後研究生培養方案為準。

六、配套保障

 

1.組織保障

學院設置強基生培養管理工作小組,負責強基班事務。強基班配備專職班主任和輔導員,管理學生學業及日常事宜。實施雙導師制,每位學生配備科研導師,并在高年級确立方向後增配企業/行業導師,共同負責學生的科研成長和訓練。吸引海内外知名教授加入榮譽導師行列,使強基學生有機會與科學大師面對面溝通、建立學術聯系,引領學生成長。遴選優秀學生到國内外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訪學,感受學術大師的科研思維,體會國際一流大學的學術氛圍。

2.經費保障

學院設置專門的強基學生培養經費,為強基學生的課程教學、科研訓練、創新實踐、調研實習、參加國内外學術交流等活動提供支持。

3.師資保障

學院組織最佳的師資力量支持強基班特色課程的小班教學,遴選優秀教師擔任強基班班主任和科研導師。同時依托重大疾病新靶點與藥物研究創新引智基地,邀請國際著名學者為強基班授課,開展國際教學,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

4.政策保障

學校和學院針對強基計劃學生制定相關保障政策,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學生開展科研訓練、學術交流等活動。在公派留學、免試推薦就讀研究生等方面向強基學生傾斜,予以專門支持。

 

中山大學藥學(生物醫藥)專業強基計劃培養方案由太阳集团1088vip負責解釋,如有修訂,以最新修訂的培養方案為準。

強基計劃招生及培養工作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執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調整,則按新政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