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紅勝課題組研究成果獲第十六屆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由中國藥學會主辦的2021年中國藥學大會,于9月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大會頒發了第十六屆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我院王紅勝以第一完成人申報的科技成果“基于非經典雌激素信号的三陰性乳腺癌靶點發現及靶向治療”喜獲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主要完成人為:王紅勝、杜軍、陳卓佳、葛李晨、吳映敏,主要完成單位為:中山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獲獎成果簡介:
三陰性乳腺癌(TNBC)約占全部乳腺癌人群的15 ~ 20%,由于無法實行内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從而缺乏有效的系統治療手段。針對TNBC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尋找治療靶點探讨其靶向治療效果,并揭示其風險因素,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該課題組近年來圍繞藥物靶點發現及确證領域,旨在解決TNBC目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及幹預靶點的現狀。該項目在多項國家級課題資助下,實現了理論和技術雙重創新,主要包括如下:1) 确證膜蛋白雌激素偶聯受體GPER是TNBC治療靶點,并提出靶向治療策略:通過系列研究證實GPER可促進TNBC細胞體内外惡性行為,确證其靶向幹預可抑制TNBC體内外進展,提出G-1可作為TNBC的潛在靶向治療藥物;2)确證雌激素相關受體ERR是TNBC重要潛在靶點:證實ERRα是潛在治療靶點,同時發現ERRγ可介導腫瘤細胞多藥耐藥的發生,對化療有重要影響;3)揭示類雌激素是TNBC重要促癌因素:發現典型類雌激素雙酚A(BPA)等是TNBC重要潛在風險因素。以上成果證實GPER及ERR是TNBC重要治療靶點,提出G-1是重要候選藥物,并揭示類雌激素是TNBC重要緻病因素,對于TNBC靶向治療及防範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15篇,累計被引用590次,他引為505次,單篇最高引用為91次。相關工作被Nature Review Cancer、Cancer Cell等權威期刊做重點介紹并多次引用,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在業内具有重要影響力。第一完成人獲得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及4項國家自然基金,并獲中國藥學會-以嶺生物醫藥獎青年獎(2019)、中國藥學會-賽諾菲青年生物藥物獎(2016)等多個重要獎項。團隊成員獲中國藥學會青年醫院藥學獎等榮譽。項目執行期間,帶動和培養年輕學科帶頭人2名,培養研究生5名,其中2人獲國家獎學金。項目的實施對TNBC靶向治療研究團隊建設和各類人才培養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藥學會成立于1907年,是我國近代成立最早的學術團體之一,目前已擁有37個專業委員會,主辦25種學術期刊,是黨和政府聯系藥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推動藥學科學技術和我國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及為公共健康服務的重要力量。為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藥學科學技術的繁榮與發展,促進藥學人才的成長,獎勵為發展藥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藥學人員和優秀藥學科技成果,資助對藥學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科技項目,中國藥學會于2005年設立科學技術獎,設一、二、三等獎,每年評審一次,以最大限度激勵我國廣大藥學科技工作者多研發出醫藥科技成果,為我國醫藥自主創新和醫藥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