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黃志纾教授領銜的《生物化學》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名單
10月29日,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院黃志纾教授負責的生物化學教學團隊講授的《生物化學》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該團隊由黃志纾教授負責,歐田苗教授、陳碩斌副教授和周晖皓教授為團隊成員。
本次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報推薦,國家教育部組織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共認定3560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17門,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327門,線下一流課程1464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生物化學》課程入選的是線下一流課程。
多年來,《生物化學》教學團隊經過多年的建設,從課程體系構建、配套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改革、團隊梯隊建設等方面進行一體化的改革實踐,實現課程體系從無到有、逐漸完善,形成了集教材、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于一體的立體化課程教學體系。 針對藥學研發型綜合人才培養目标,教學團隊以結構與功能關系為主線,對授課内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選取和組織,從知識鞏固、知識理解和知識拓展三個層面進行立體化教學,力求做到 “緊貼基礎知識”、“緊貼學科前沿”、“緊貼知識實踐”,進而實現課程内容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适用于藥學、化學及相關專業的生物化學課程資源。在教學創新方面,提出“教學三個三”理念 ,即:在内容設計上實現“三個緊貼”(緊貼基礎知識、緊貼學科前沿、緊貼知識實踐)、在教學效果上實現“三大激活”(激活學習态度、激活知識傳授、激活綜合能力)、在學生學習上實現“三項轉變”(變考生為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台下為台上)。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打造老中青結合、多學科交叉、科教融合、教研并重的高素質教學團隊,精心組織教學内容,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與創新能力。在教材更新方面,緊扣藥學學科需求,緊随網絡新态勢,編寫新式教材充分發揮教學團隊學科交叉優勢,編寫藥學等專業适用的《生物化學》教材并不斷更新内容。2019年起,團隊更進一步将教學實踐拓展到線上,完成了理論課和實驗課的在線開放工作,依托線下教學的豐富經驗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探索,課程于2020年入選廣東省在線開放課程。
《生物化學》入選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名單,是我院教師創新教學、精研授課的積極成果,充分彰顯了我院教師隊伍在教學技能、授課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學院将以此為契機,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不斷總結經驗,打造專業特色和品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繼續保持學院教學工作蓬勃發展的良好态勢,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精品課程不斷湧現。